Unbending Notes

2012年中国全媒体十大现象一 《中国网友报》十二年寿终

sz1961sy 发表于 2000/12/28 23:3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2012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挺好的日子。这一天,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创新内容建设,增强文化实力”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12月28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大会通过了《哈尔滨宣言》(http://topics.gmw.cn/node_34676.htm)。也是这一天,中国科学报社、人民网、新浪网、科学网主办的“2012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进入网络投票环节(http://2012people.sciencenet.cn/),而本人作为52位评委之一,在前一天参加投票的《2012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http://health.gmw.cn/2012-12/28/content_6181929.htm)。

      也是这一天,本人去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人民邮电报社主办《中国网友报》拿一本2011年合订本时,见到近几年常常去的《中国网友报》办公室剩下最后一位编辑,她告诉我:1月4日将到人民邮电报社另一子刊上班。拿到了自己写了一年多的《中国网友报》合订本,还拿到了它2012年12月24日总第603、604期,这是《2012年终策划》,以《告别辞》(http://paper.cnii.com.cn/zgwyb/html/2012-12/24/nw.D110000zgwyb_20121224_2-01.htm?div=-1 )向它的约30万用户道别:

     告别辞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对于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努力发展的中国来说,这种时代变革更为迅猛、深刻而艰难,而互联网的崛起,则给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注入了划时代的力量与意义。创新、开拓、挑战、机遇等等,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时代关键词。

    2000年,新世纪的开元之年,《中国网友报》在中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寒潮里,把握机遇与挑战,逆势而生,由此开始了与中国互联网发展随行探索的12年发展历程。

    作为《中国网友报》的创办出版者,我们感谢这份报纸让我们有了一片更广阔、更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天地,感谢它让我们得以更直接地感受时代变革的强劲脉动并投身其中,感谢它给了我们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新的视角,乃至新的语言、文字模式,锻炼了我们新的思想和行动能力。而我们最需要感谢的是,12年来与我们相伴同行的业界朋友、广大读者和作者,因为正是他们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新收获。12年来,那些曾经的聊可自慰的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那些曾经的必成永久愧疚的庸碌无为及力所不能及……都是我们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在这变革的时代,变革的中国,同样还有另外一些表征时代的关键词存在,如变型、改制、转轨,乃至关停并转等等,它们也同样是变革时代的另一种必然存在。

    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中国网友报》迎来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必然,它将收缩调整为《人民邮电》报的一部分,不再有自身的独立存在,本期报纸将是它的最后一期。

    几个月来我们不断接到热心读者的相关询问,值此,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在某些时候,失去即是拥有。许多我们握在手里、揽在怀中甚至锁入保险柜的东西,其实并不真正属于我们;而相反,那些失去的东西,在因失去而使我们感到心痛的那一刻,实际上我们就已经真正拥有了它,它已化为深刻的记忆而永驻我们心底。

    分别也是为了再见。2013年,朋友们会在《人民邮电》报每周五出版的“移动·互联”专刊中看到你们曾经熟悉的内容:关注互联网汹涌澎湃大浪潮,聚焦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2013年的中国,仍将在变革中前行。而那些时代关键词也还将与我们相伴而行,问题依然是,我们可能选择哪一类的关键词?

    再次向12年来所有关注、关心、支持《中国网友报》的朋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中国网友报》全体工作人员

    (注:2013年,根据所属的人民邮电报社<集团>的整体安排,《中国网友报》不再单独出版,其核心内容将移植至《人民邮电》报周五专刊“移动·互联”)

     据了解,《中国网友报》的二位主编己经分别到新华网和中国文化报业集团工作。

       如果说,由财大气粗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人民邮电报社主办,有约30万用户的《中国网友报》,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及中国信息产业网支撑,一年有过千万元收入(不足30个人的周刊)的《中国网友报》也难以为继,它给中国媒体经营者的启示或者警示确实很大。

      其中有一个可类比的国外事件是:

     《新闻周刊》将停止出版印刷版改为全数字出版: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6日凌晨消息,《新闻周刊》(Newsweek)杂志已经出版了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此后将改为出版全数字杂志,结束其将近80年的印刷出版历史。
 
  《新闻周刊》最后一期印刷版的发行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但这期杂志已经在周一发布,其封面是《新闻周刊》曼哈顿办公大楼的照片,用红字印有这本杂志的Twitter标签#lastprintissue。

  《新闻周刊》曾在10月份表示,该杂志将改为出版全数字杂志,现在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新闻和评论网站The Daily Beast的一部分。《新闻周刊》杂志编辑蒂娜-布朗(Tina Brown)同时也是The Daily Beast的编辑,这个网站的控股方是IAC/Interactive Corp(IACI)。
 
  第一期《新闻周刊》印刷版杂志是在1933年2月17日发行的,售价为10美分。据这期杂志的封面显示,包年订阅该杂志的价格为4美元。首期杂志封面显示的是当时的七张照片,包括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约瑟夫-斯大林 (Joseph Stalin)以及一群纳粹士兵的照片等。
 
  自第一期印刷版杂志出版以来,这本杂志最终的印刷版总期数为4150期。

     “纸媒”网络化,可能是《新闻周刊》停止出版印刷版改为全数字出版及《中国网友报》不再单独出版的一个原因,背后的根源应该是成本与全媒体时代的经营压力。

     沈阳
     23:36 2012-12-28 写于北京家中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