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湖北行之二]在神农架海拔2590米红十字救护站采访
[湖北行之二]在神农架海拔2590米红十字救护站采访
走进神秘的神农架
当我们的汽车从宜昌驶向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时,留在自己脑海中有关“神农架”的印象只有二个词:“野人”和“生物多样性”。
“神农架野人”的传说,是它最迷人和神秘的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生物多样性”是本人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同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邓宝珊将军的女儿见面交流时,她谈到了刚参加一个专家团队到神农架做“生物多样性考察”,介绍了神农架神奇的生物多样性特点。除此之外,神农架的具体印象一点都没有。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盘山公路 沈阳 摄影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云端感觉 沈阳 摄影
从武汉到宜昌再到神农架,道路是越走越弯,越往高处走,一路上最好的体会是:用中国电信的3G手机号上网,八成以上地方的微信、QQ可以用而且速度比在北京都畅快(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就常常找不到电话语音信号网络,更不要说数据上网了),这种身处盘山峻岭中,享受比首都上网还爽的感受,打消了坐在群山、云雾环绕而可能令人感到不安的心理压力,这也许是网络时代的好处。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神农坛 沈阳 摄影
7月22日晚我们一行到达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第一站(武汉市当天气温已在摄氏40度左右,汽车的空调在高速公路上不得不停了二次,让超高温度水箱中的水更换一下、把水温降低,到后来是只有关了汽车的冷气空调才能正常行走)木魚镇,主要是汽车左前轮胎在路上被小碎石弄出一个不小裂口,必须换掉,此外,检查水箱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神农架林区木魚镇让汽车和人休息,当天18时18分我们的汽车平安抵达,神农架林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刘军同志和导游出身的易芳同志在木魚镇入住酒店等待我们,晚餐在大排档吃了一些本地特色的菜肴,开始体会神农架的生活。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世界地质公园 沈阳 摄影
湖北景区已经建立6个“红十字救护站”
第二天,即7月23日早上7时50分,我们离开酒店到一个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吃早点大排档,每人不足10元的早餐,8点多钟就出发往神农架丛山挺进。我们开始在“山高路险 减速鸣笛”的交通警示牌中一步步向3105米海拔公路中进发,这一天是在昨晚神农架林区普降大雨之后,山谷之间能见度很高,偶尔还可见山间、山间公里脚下还漂浮有几朵白云。中午12时多,我们的汽车才走到了小龙谭,即国家林业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在那里不到半小时午饭时间,天上突降暴雨,在这期间,神农架林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刘军同志开始向记者介绍湖北景区建立“红十字救护站”的情况。
刘军秘书长介绍说:2013年,湖北省红十字会挑了5个4A和1个5A级景点共6个景点,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按AAAAA级景区给30万元,AAAA级景区给20万元建“红十字救护站”。设备有担架,有床,有电脑桌,有监控仪,有AED心电监护。“这是按医院应急救护站里边要求配备的”原来是神农架林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治医生的刘军秘书长说。这些景点之前只有一个医务室,医务室配置不够专业。正常有医生在,但是在旅游旺季是有医生在,旅游淡季是救护员(志愿者)在。
“目前湖北已经批的红十字救护站是六个,但是我觉得批少了,比如,我们神农架仅批了一个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站,我们武汉市红会很有眼光,要给我们大九湖镇对口援建一个。”
记者:你是一个医生出身的,又是当过医院副院长,你觉得除了景区之外,在景区的附近有没有必要再建这样的“红十字救护站”?你看一下这里四周围都是山,随时都有什么交通事故发生?
刘军:很有必要。我觉得“红十字救护站”还建得太少,按照我的想法是:所有的“红十字救护站”应该遍布每个景区。
国家林业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医务室指示牌 沈阳 摄影
神农架“红十字救护站”维护办法
“红会负责站点设备的管理,比如说, 站点设备运行的情况。景区负责提供应急救护站场所”刘军说,“医院医生是旺季的时候,人数多的时候,比如说他们有个‘红线’,比如说,当天游客人数达到两千人以上,必须有医务人员要上来值班。”“红会提供培训志愿者的师资是从湖北省会和神农架林区医院、红会自己内部的师资,这种师资是要到总会拿到证的师资,总会取得师资。”“比如讲,我们刚刚请湖北省会的马可伶教授,上一次是请了协和医院的急诊科杨光田主任他过来讲课。”“2012年,我们林区红会出面请了北京蓝天救援队他们的户外救援专业的张清臣老师过来。教大家的东西很专业,比如说过桥绳索,比如说悬崖下降等。他们来讲一个星期的课,还有野外操作。”
记者:红十字会为什么要建景区救护站呢?
刘军:我们神农架景区就是红十字会不给一分钱这也是应该做的,因为我们这个AAAAA级景区正在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必须有医务站的标准配置,有红会加进来给它倡导人道救援理念:人人学会急救,人人都会急救,把这个理念倡导给他,红十字运动的目的就达到了,最好是让每个人游客都能救游客,不一定所有的救助非得医护人员来做。这才是真正的红十字精神。
神农架“红十字救护站”一直在拯救生命
刘军秘书长介绍说:神农架林区的“红十字救护站”及团队一直在从事人道救援工作,仅仅近一年来,就有30多次记录在案。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成功救助,“只要报警了一定救成功,没有救失败的!其中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姜某发现自己迷路了,精神恍惚,走到一个山洞里面,是景区工作人员发现他走进了树林没有出来,后来是动员了很多人根据脚印才找着了,找到时他还正常。”
“2013年十一黄金周,是10月3日,我就亲自见证了一例在神农顶上面有一个游客意外造成脚骨折,然后是我们这里学过应急培训训练的8位景区人员用担架把他抬下来的。”“我们景区人员必须要“虎背熊腰”哦。因为没有路,只有台阶,受伤只能用担架抬下来。”
在2590米海拔“红十字救护站”采访
2014年7月23日14时36分,我们的汽车终于开到了湖北省神农架神农顶板壁岩景区,这里还不是神农架林区最高点,但是这个设在海拔2590米处景区救护站,应该是目前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红十字救护站”。
这是我们当时见到的“红十字救护站”铜牌内容:
湖北省神农架神农顶板壁岩景区“红十字救护站”铜牌 沈阳 摄影
幸福天使
红十字救护站
Red Cross First AID Station
神农顶景区 站
Shennongding Scenic Spot Station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幸福天使基金 贝因美捐建
湖北省神农架神农顶板壁岩景区“红十字救护站”新牌 刘军 摄影
下面是光明网记者在海拔2800米高、湖北省神农架神农顶板壁岩景区、采访神农架林区红十字会刘军秘书长和神农顶板壁岩景区朱永峰经理(红十字救护站负责人)的对话:
刘军:这个地方景区救护站的位置是在我们神农架最核心景区中间段,它离上面大九湖的卫生院路程是两小时,离下面木魚镇中医院的路程是两小时,在这个中间选了一个点就做红十字会救护站,这样当游客需要紧急救护时,能在第一时间内能够得到简单的救护,这就是我们红会建这个救护站的目的。这个救护站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幸福天使基金援助一个红十字景区救护站,是2013年9月10日启动的项目。
记者:这个地方的海拔高度?是几A级的景区?
刘军:海拔高度是2800米,是湖北省华中地区最高的景区救护站。AAAAA级景区。
记者:这一年里在这里救护过几个人了?这次设备完善了?
刘军:前后已经有三十几例了。不是说都是那种摔伤的,也有是短暂的救护,比如说我们上个星期,有个游客低血糖法发作也是我们短暂的救护一下紧急处理的,不一定都要医生来,因为这个星期天的设备才到货。进一步完善,之前没有这么多,今年进一步完善,这都今年才装的。加强它的服务功能。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宜昌还没有回来,回来以后就摆放底下就可以运作了。有些资料,放些东西,简单的比如说里面有相机,里面有吸氧的。这些东西是必要的,比如相机给他配个相机是用于他做一下宣传的,做一下红会的宣传,也是保存一些证据。有的设备,比如说有手提急救箱、成人用的面罩呼吸面罩。这个配置都是标配。除了总会标准的配置,我们林区加了一样除湿机,这地方很潮湿我们给他招标一台除湿机还没有招标来,因为它这个才到我看没有除湿机,我们上一次调研了以后很潮湿,这地方给他加了一台除湿机。。
记者:本来这里就是一个景区的医务室?正常的时间这里有医生?
刘军:原来是医务室只有一间房,现在我们给它扩大到有三间房子大。一般是重要的时候、游客特别多的时候就来医生,其他的时候有担架有轮椅都是我们景区人员帮着救护。
记者:像这台电脑是一个工作站、还是一台普通电脑呢?
刘军:是工作站,以后它要运作起来每天要登记一下我们所救的人数,姓名那些东西他都要给登记下来。
记者:将来的志愿者培训,按照你们的计划会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吗?
刘军:志愿者就是我们景区的工作人员,都是景区工作人员,然后这个地方就是特别忙的时候比如说是黄金周的时候就会从木魚镇中医医院派一名医生职守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现在为什么没有药品呢,因为我们不是医疗室,我们只是救护用的,但是当然它有医生和护士到场的时候这里就要去配药品了,他要可以输液了,现在不能,为什么,现在我们红会不做这个事情,我们就做担架,就给他吸氧,就做轮椅这是我们做的,我们不开展医疗活动,我们开展救援活动,我们目的是救助,让第一目击者变成第一反应人,不要傻傻的看着这个游客摔伤不去扶他,我们就是倡导你要去扶你要去抬你要去帮助他。
记者:他们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吗?
刘军:这是我们的志愿者。
湖北省神农架神农顶板壁岩景区旅游换乘点 沈阳 摄影
记者:请问你是在这里工作的吗?
朱永峰:我是在这里工作的景区经理。在这里工作5年了,是神农架林区出生的人。
记者:像你们这里这个景区平时有这么多旅客,你觉得他们的医疗紧急救护需求大吗?
朱永峰:需求大。我们景区的海拔最高处在2700-2800米高。旅客来自五湖四海,像晕车的、再加上像高原反应的都常有发生。一年七、八月份和十一、五一黄金周客流量最大。旺季病人比较多,跟人群的密度有关系。匆匆来,匆匆走,说实话坐车赶路,人比较多、你挤呀、碰撞呀都有。
记者:你这个志愿者平时住在附近吗?
朱永峰:是啊,我就在上面工作,我就住在下面那儿一层房子。
记者:你就在这里工作,你接受了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培训,你是学医的吗?
朱永峰:我不是学医,我们神农架红会刘秘书长已经给我们组织过三次应急救护培训,我参加过三次拿到了救护员资格证书。
记者:你们这个医务站原来叫医务站现在加上一个紧急救护站。你刚才除了说晕车之外,通常需要这些应急救护的人有没有年龄上的特征,会不会因为老人、小孩为主?
朱永峰:有年龄上的特征,第一是有年龄特征,也有性别特征,女同志多一点,岁数在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人多一点,年龄大一点的人多一点。特别老年人坐车从山路上坐上来像晕车这种。
记者:你们通常应急救护站人员会采取什么帮他处理?像晕车了,你们会用什么去处理呢?需要给点氧吸吗?
朱永峰:给点开水让他买点晕车药,吃点晕车药就行。说实话,我们这边就是药品。 吸氧没处理过,像一般的轻微高原反映或者说人在这地方有点晕厥这样的我们给他吸氧,今年配了两个大瓶氧气瓶以前是两个气袋,氧气袋氧量有限。
记者:你们挂这个“红十字救护站”牌是刚挂不久,之前是医务室,在处理旅游团求助或旅行者自己通常他们会有什么途径找你们呢?
朱永峰: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景区内打扫卫生的,还有导游会给我们报警的。
记者:打什么电话号码给你们汇报?
朱永峰:办公室的电话,买票的时候门票上面有这个“红十字救护站”号码。
记者:学到应急救护知识,如果遇到是摔伤了走不动,你们要把他抬下来又没有担架在身边你们通常会是什么办法?
朱永峰:用门板、我们这房子都有门。曾经有一个旅客把腿摔伤了,骨折了,骨折走不了。我们用那个衣服打个绳索打的担架,学了那个用一次,用竹竿我们做的。
记者:也就是说,你们学到的、接受的这种培训对你们更好地服务游客或者过路人还是挺有帮助。
朱永峰:挺有帮助,学过包扎之后,我给头部包扎过一次,别的小的吸吸氧。
记者:现在设备已经进来了,你觉得设备进来以后你们还需要学这些设备跟这些工具的使用吗?
朱永峰:这个东西我已经想到了,我有一个同学是做高级护理工作的,我们不光是请红会秘书长找来的老师教我们,他教我们心肺复苏那些仪器使用,像心率监护仪,我有一个在宜昌做了十多年护士的同学,她过两天就来玩,我约她把我们景区的员工都教会使用这个仪器。
记者:你们这里发生过自然灾害吗?
朱永峰:很少,泥石流,下大雨时候泥石流,大的自然灾害没发生过。
记者:你们这些新公路修的这么好状况有多长时间了?
朱永峰:这些公路是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修好了,开始是砍木头,80年代是运输,到了90年代,1996年神农架旅游开始起步的时候路还比较窄,通过两次扩建了以后,就到现在这个样子。应该说路的安全是没问题,这些公路都已经达到起码二级公路的水平了。旅游有换乘车。
记者:也就是说,因为交通事故发生造成的需要医护的不多。
朱永峰:不多。
记者:谢谢你们二位接受光明网的采访。
左起 沈阳 刘军 朱永峰在神农架板壁岩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合影 沈阳 摄影
[后记] 笔者到达这个2800米高“红十字救护站”处采访时,是从3015米处往下走,这是自己第一次乘汽车到达这么高的山峰,凭自已的临床经验判断,身体已经出现高山反应。而在神农顶板壁岩景区,很多游客的年纪还比自已大,所以,本人相信,这是正常的高山反应。因此,本人相信: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幸福天使基金 ,贝因美捐建的这个“红十字救护站”是很有必要的。
湖北省神农架神农顶板壁岩景区海拔高2590米 沈阳 摄影
在离开这个2590米高“红十字救护站”处采访后,我们的汽车就开始往国家大九湖湿地公园走,在路上,我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郭长江副会长发出一条救证信息:
“神农架以外,那个应急救护站海拨更高?请帮忙给我一个信息,谢谢您!沈阳于神农架”
郭长江副会长回了一条:“(神农架)救护站具体位置海拔查不到。但武当山主峰海拔1612米; 罗田天堂寨最高1729米。”
我很兴奋地给郭长江副会长并在微博、微信上贴上图片写道:“我到了中国红会海拨最高(海拨2590米)应急救护站采访!”
湖北省公路至高点2880米处 沈阳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