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漫话医药连锁产业(5)高济医疗近2年的贡献-1
今天《中国药店 》原创新作、作者:李从选 写的《高济医疗强势入场,连锁药店整合加速——大资本进入医药零售市场的格局再分析》读后很受启发,有兴趣的业内人士应该去好好读几遍。
李从选一文
文中有二点内容比较吸引本人,即:
高济医疗的版图
2、具有极快的速度
高瓴资本整合医疗和医药零售市场,速度异常迅猛,引用医药物资协会前副会长郭生荣先生的话,是先开枪后瞄准,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底,快速整合了中国医药连锁约300亿元规模的盘子,一举成为中国连锁药店整体年销售金额最大的连锁,截至2018年10月,高济医疗下属分子公司合计销售额已经达到265.9亿元,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连锁药店——以前是国大规模最大,2018年国大系销售额预计是140亿元左右。
高济医疗版图-1
3、具有全国的广度
高济医疗依托其华北、西南、广东、河南四个大平台及其它机构,已经进入了中国21个省及直辖市,全国除云南、西藏、青海外都有布局,目前高济全国范围内有门店11610家。门店数分布目前为:新疆470家、陕西1060家,重庆310家,四川1280家,广西290家,华北2140家,广东1130家,江西180家,福建360家,湖南900家,湖北800家,安徽760家,上海30家,江苏200家,山东250家,湖南980家,天津60家,北京70家,辽宁260家,吉林40家,黑龙江40家。不到两年时间,这么广的覆盖是中国药店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
高济医疗版图-2
文中还附上目前高济医疗的子公司名单和药店数,刚好因为本人从2018年7月12日起至10月17日,用了88天时间、同15家政府新闻网站的健康频道主编、总监走访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城市共69个连锁药店企业,
为爱点赞公益采访路线(直线)
觉得此文提供的一些数据(它是引用到2018年10月25日高济医疗PPT数据)与观点有几个问题本人认为补充一下:
第一是总门店数据有些陈旧
如表中所附重庆万和药房连锁,到2018年10份的直营门店数已经超过500家,此文整理的表格数据少了。
重庆万和药房连锁
其他也有一些出入。
二是高济医疗的购并已经放缓脚步
据了解,目前高济医疗购并的非连锁药店标准是:按零售金额每一月单店达到30万元、或者单店一年300万元的规模,才会洽谈收购。
否则,就是新开店自建。
三是高济医疗对中国药店集中度贡献问题
距今为止,高济医疗在中国都是资本注入连锁药店方式展开。按我们国家商务部定义的“集中度”(本人有幸听了温再升老司长讲了二次课关于此问题的课)是指连锁药店(10家以上)占比,即10家以下的药店变成了“连锁药店”,而本来就是连锁药店,资本的力量让它由中型连锁药店变大至、甚至超大型,不算是对集中度有贡献。
因此,可以说,高济医疗目前还没有象一心堂那样,在县镇一级把单体药店收购,为国内药店的集中度比例提高做贡献的。
四是高济医疗IPO时间问题
了解在中国主板上市的目前政策的人都明白,以高济医疗它只有不到2年财务报表的记录,IPO如果选择在国内,还有一段规范报表的路要走,这一点与漱玉平民大药房在之前已经过会一次性质不同。
五是高济医疗对中国行业的贡献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这个行业内人士才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涉及到行业洗牌(竞争性)问题。
从本人这三年多来所见所闻,尤其是这近3个月采访了高济医疗的15家连锁药店负责人,加上过去各种机会接触了另外10多家,即同目前高济医疗的大盘子中有近30家连锁药店负责人有直接交流,本人得到的结论是:
高济医疗到目前为止最大贡献是把药店的轻资产经营价值提升30%以上,让经营者受益。
用俗话说,就是:“过去谈谈购并,只有压价,没有成交。现在高济医疗来了,先给钱,价钱好说。”
这个是不是可以用:“钱多,任性!”去形容更生动一点?
至于消费者在社会药店中购药是否感觉到实惠,至少我本人认为答案为时尚早。
写此文时,征集了一下一些医药圈人士对本人观点的评价,想不到还行,引用几条:
“精彩”
“认同”
“让经营者受益,这一点,药店圈感觉很明显。”
“我倒是经常跟团队说:你们都要用心,如果总是让沈老师挑出毛病来,那多丢人啊!”
“其实。从2017年年底高济医疗出现是把市场行情按美国人风格乱弄一通,所以,我觉得现在药店并购这股风潮,可能是时候该开始收了。”
“沈老师分析得很细致入木。”
“他们一般收的都是区域性的龙头连锁药店企业。”
“评价的有道理。”
“有道理,点赞!”
“(文中)这个数据是否有代表性是值得商榷的。”
感谢这些行业内人士的鼓励!
【附】李从选 写的《高济医疗强势入场,连锁药店整合加速——大资本进入医药零售市场的格局再分析》一文中高济医疗系数据
李从选高济医疗系数据-1
李从选高济医疗系数据-2